有关读书会的若干想法
一、读书指导课
教学目的:
能让学生掌握系统的、科学的读书方法,培养兴趣,形成能力。
主要内容:
1、阅读方法指导。
利用阅读课时间,阅读课指导教师或班主任针对读物特点,有选择的教给阅读方法,新颁布的《语文课程标准》规定:要求学生“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”,主要教给学生“精读、略读、快读”三类阅读方法。精读法:用朗读的方式,要求每分钟读200字左右,理解和记忆在80%以上;略读法:用默读方式,要求每分钟读250—500字,理解和记忆在80%左右;快读法:用扫读方式,要求每分钟500字以上,理解和记忆在50%--60%之间。在教给学生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中,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,遵循“快读——略读——精读”的次序,先用快读法,迅速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;再用略读法,抓住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,确定阅读重点;后用精读法,静心细读,揣摩立意构思,欣赏佳词妙句,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。
2、培养学生“不动笔墨不读书”的阅读习惯。
在阅读指导课上,不断地强化学生“不动笔墨不读书”的意识,并教给这样做的方法。(1)勾画词句、做批注。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示重点词句、疑难困惑、爱憎悲喜。在文章旁边用短语写下感受、体会、见解、联想,或褒或贬,自由发挥。(2)指导学生制作读书卡片,做读书笔记,写出读后感。要求学生制作精美卡片本,把佳词妙语、警句名言、精彩片段摘抄在卡片上,积累了语言材料。写读书笔记,主要教给学生“摘抄型、提纲型、感想型、评价型”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,达到以读促思、以读促写的境界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。典型课例《好书不厌百回看》
二、读书欣赏课。
教学目的:
通过组织学生品评赏析美文,体味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,学习作者立意选材、表达方式等。引导学生进行读后欣赏,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假丑恶,什么是真善美,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教学过程:
1选择读物。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,而读物的选择是极富个性化的表现,只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读物,他们才会有阅读的兴趣,才会被读物所感染。我在阅读欣赏的读物时,遵循这些原则:符合儿童阅读心理;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;有益于启智增知。注重推荐名家名篇。师生均可推荐。
2、欣赏形式。丰富多彩的欣赏形式,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欣赏的兴趣。我有时放录音,配乐赏析,在优美的旋律中,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;有时运用课件,声像结合更容易激起学生欣赏的热情;有时就欣赏学生创作的作品,也许是一首小诗,也可能是一个精彩片段,还可能展示学生制作的诗配画、文配以连环画。欣赏同学的作品,更容易刺激学生阅读、创作的欲望。
3、欣赏过程。阅读欣赏课以学生自主阅读、自主欣赏为主,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,鼓励和引导学生谈具体、谈深刻。大致过程为:快读初步感知
;精读勾画批注;评点各抒己见;迅速了解文章内容;抓住主要内容。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能力,独立评品,勾画词句,批注所感。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结合,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结合。
三、读书汇报课
教学目的:
通过让学生谈阅读的收获、体会,并选出本月阅读明星。以提高阅读效率,巩固阅读兴趣,还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启迪,达到“奇文共欣赏”的成效。
教学形式:
汇报文章的题目及作者相关资料背景,文章的内容及情感。
畅所欲言:关于谴词造句、表达方法、情感教育、人物情节。就自己感触最深的方面来谈。
质疑问难:鼓励挑战
教师开课激励导入,唤起学生汇报的兴趣。
小组交流,教师参与其中一组。
班级交流,教师就学生汇报的内容及时调控疏导。(以学生汇报、生生互动为主)
表扬鼓励,总结成绩;分析阅读中存在的问题,以利于改进;提出下一阶段的阅读目标;对评出的阅读明星提出更高的要求,对阅读态度较差的学生做好转变工作。
发言:谈体会、收获。(主要形式)
诵读:或背诵或朗读精彩诗文。
表演:把自己的读书体会用绘画、歌曲、舞蹈、戏剧等形式汇报。
展览:读书笔记集
读物推荐课
小学生年龄小,阅历浅,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。因此,我们要上好读物推荐课,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、朗诵精彩片段、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,也可以学生之间、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。
教学目的主要通过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或美文,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;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,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,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。在活动中进行团结互助的思想品质教育。可与与班级读书会相结合,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或美文,指导学生选择图书,并结合教室开辟的读书园地,制作图文并茂的“书讯”
四、师生随笔活动的实践与研究
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思学相长。有了坚持的学习,还需要积极的去思考。阅读是一种文化输入,反思是一种文化整理,教育随笔则是一种文化输出。实施新课程,不仅需要阅读,也需要反思,更需要将所想所思表达出来。开展师生共写随笔活动,就是倡导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、学习生活,在写随笔(日笔记记)的过程中,体验生活,反思自己,促进师生超越自我。。
1、教师随笔,讲述教育旅程。
课堂教学反思。提倡教师反思课堂生活,关注经历,品位生活,把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,经验与教训记录下来。
教育个案分析。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偶发实践,凡是能引起教育者思考的都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。
读书心得笔记。读有所思,读有所悟。记录下引起共鸣的,感触很深的精彩片段,并写上自己的感想体会。
比如我前段时间看了一名叫张向红的老师在《有趣的识字教学》中写道:大概是正在教一年级的缘故,我特别关注一年级的教育教学信息,看到识字教学有方法,记字可让学生在原有的识字基础上进行组合认字写字,一般不需要再呆板的一笔一划去数,效果更佳。例写“燕”字,可指导“一写草头横,二写中间口,三写两边北,四字四点底。”再例“看”字,学生运用了广告词,“羊儿尾巴向左甩,下面的眼睛看过来”,真是生动形象。后把此例与同事交流,同事也兴趣盎然想起他的学生所记的一个“攀”:“叉对叉,木对木,大生用力往上攀。”字形字义脱口而出,多好啊!教育呼唤智慧,此时,愚笨的我茅塞顿开。于是从孩子们的口中吐出了:太阳从西边落下便有了“晒”,“象宝宝在家里”便区别了“象”和“家”。慢慢地,给识字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,孩子们的兴趣也浓了。我自己也因此写了篇小文《怎样记住生字词》。撰写教育随笔,理论联系,用新的理念来感受和反思教育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、困惑与顿悟,把相关的教育现象、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随时记录下来,并进而提炼加工形成自己的思想、方法、经验,经过反复地学习和实践,使自己逐步成长起来。
2、学生日记,记录诗意童年
学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。如果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,就是把学生的童年记录下来。每位学生都能用自己手中的笔把眼里的世界、心中的想法写下来,写下的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童年。日记是一种自我谈心,自我教育,自我修炼。学生通过阅读,反思自己的行为,并写下来,丰富学生的人生感受,极力让学生求真、务实,使学生的精神不断纯化,逐渐成长。如有同学在日记中写道:“书,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,在我不高兴时,我会用读书来调节心情;高兴时,我会把读书当作欢乐的海洋,在里面尽情游历;空闲时,我会拿起书来充实我的生活,在书中我找到了无穷无尽的快乐。”
日记让孩子们的思想更加丰富。
另外,学校通过红领巾广播、橱窗的阵地,把优秀习作展示出来;各班经常性地开展“以文会友”等活动,有效地推进读书活动的进程,在此基础上,各班分别编辑了各种活泼新颖的班级文萃,使阅读与写作更显声色。同时可以学期末,把学生中的优作结集成册,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