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30日 晴
今天,是9月份的最后一天,昨天由于忙于处理研修营的阅读测试分析作业,致使昨天的随笔停笔,唉,顾此失彼呀,所以今天好好反省。但我想昨天的足迹还是需要留下一点痕迹的,于是“补课”。
昨日——我那被碾子扎着前行的匆忙岁月。
昨天造成伴着潇潇秋雨,我和学生在诵读杜甫的诗——《归雁》:
春来万里客,乱定几年归?肠断江城雁,高高向北飞。
送走了诗仙太白,我们在这首《归雁》中走近了诗圣子美。感觉中杜甫一身都在外漂泊——他在逃难。看看李白,再看看杜甫,这两人反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。生活优裕、性情豪放的李白,四海为家,游名山大川,享尽人间快乐;出身贫寒、为人拘谨的杜甫,逃难生活,飘忽不定,尝尽人间百味。
昨天——我在班只有一节课时间,其他时间都被其他事情占用了。
昨天……太多的已记不得了,当然也无需再记了。
今天——我那依旧忙碌的生活。
可能是习惯了,即使昨天很晚才睡,但早上到了六点钟,我依旧会从睡眠中醒来。今天到校有点早,其实我一直都很早,到校后发现学生在扫地,动一下,西一下的,虽然扫得没头绪,但也扫得很认真。看着他们这样很认真地有一下没一下,我又有了帮他们的兴致。虽然我每次都会一边帮他们扫一边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扫,但收效始终是那么无效果。也难怪,他们毕竟太小,这样的活是需要技巧的。扫完了地,我们开始了今天的诵读活动,今天我们继续诵读《弟子规》的第二部分有关内容:
冬则温,夏则清;晨则省,昏则定。出必告,反必面;居有常,业无定。
儿童读物就是儿童读物,学生读了就理解,更本无需作过多讲解。在前面曾说过,这个东西是封建时代的儿童读物,有些东西需要舍弃,在这里就有。譬如“昏则定”。在和学生读了诗文,看了释义后,我抛出了炸弹:“今天读的这些内容中,你认为有不好的东西吗?”对于书本知识以及每天的晨诵内容,一直都是虔诚对待,从来不曾有过半点怀疑,更未曾生发半点质疑思想的学生这下全都懵了,他们一时还不能承受如此重的质疑。教室里在暂短的安静后炸开了,学生有的读《弟子规》,有的读下面的释义,还有学生已经开始了讨论……小家伙们在自发地找着自己希望得到的答案。有了思考必然会有所收获,“昏则定”很快被孩子们找到,“晚上要侍候父母入睡”这是封建思想对儿童身心的毒害。
“我们还很小,每天都是爸爸妈妈哄我睡觉。”孩子就是孩子,想到什么就是什么,而且都振振有词。
“那我们该如何对待父母?”我紧追不放。
“我每天睡觉前都会和爸爸妈妈说晚安!”邵峥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表现自己的女生。
“我有时候会给妈妈捏捏胳膊,妈妈非常高兴!”满脸得意样,好像全班就他一个懂得孝敬父母一样。
“等将来爸爸妈妈老了,我会像书上说的那样侍候他们。”考虑的多周到呀。
……
学生显然是理解了我的用意,也理解了“昏则定”这句老话在今天的现实意义。
今天的成语故事是《画龙点睛》。张智峰用很短的时间讲了这个故事,当大家全神贯注享受故事时,他已经戛然而止了,显然他的故事没有满足大家的胃口,我随即补充,简单重复了故事,特别是龙被点了眼睛今后飞天的情景,学生听得简直入了迷,随后又补充了这个成语的意思。我觉得成语故事讲完后成语的意思很重要,这不仅会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,还会丰富学生的积累。
周三开会,周四、周五学校网络设备更新,读书计划被耽搁了。已经三天没有和孩子们读书了,一个个都争着要求我给他们读书,那种热情就像干涸了多天的小苗。
“补课”真不是件容易的事,搜肠刮肚,绞尽脑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