乖,摸摸头 ——关爱留守儿童 射阳外国语学校 季 梅 37号 【摘要】 儿童是花朵,留守儿童却似乎站在了野地,往往要独自面对成长中的风风雨雨。“父母远离,关爱不离;父母不在,亲情仍在。”作为教师,我们从生活和学习上关爱留守儿童,对他们而言,这不仅是生活的陪伴,更是心灵的慰藉。 【关键词】 留守儿童;关爱;弥补;回报;温暖 【正文】 我们学校有这样一群孩子,他们的共同称谓是“留守儿童”。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周边乡镇,有的是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明媚的前程,将孩子送到条件优越的县城优等学府寄宿就读;有的是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无暇顾及;还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异,孩子的抚养无从归属。林林总总的原因,让这群身心都还稚嫩的孩子,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寄宿生活,每周只能与家人共度两天的短暂时光。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,托尔斯泰说过:“在这个世界上,常被别人关心、爱护,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”“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”。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,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,“投桃报李”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?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。 一、现状调查 据统计,我校一年级总生数为579人,留守儿童为123人,约占总人数的21%。我校位于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县城,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,人民的生活水平一般,很多人为了改变现状,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。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,有很大一部分是“上有老,下有小”的三代同堂家庭,年轻人外出打工,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、亲戚来照顾或者干脆送到我校寄宿,这就是我校留守儿童的来源。 在我校留守儿童中,学习成绩普遍偏差、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、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,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、有娇纵、任性等坏脾气或不良习性。 二、原因分析: 1、亲情缺失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,对自身变化,与同伴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,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烦恼,需要有渠道倾诉,有亲人安慰。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,偶尔和孩子通个电话或见一次面,以此维系亲情很难沟通思想,倾听烦恼,给孩子以足够的关怀。 2、成绩偏下 由于孩子学习成果得不到家长的及时认可,久而久之,留守儿童对学习持消极、被动情绪,缺乏学习热情,体现在学习习惯上是经常拖拉作业、书写马虎,对学习敷衍了事。即使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,学习有主动性,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,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,导致学习上事半功倍。 3、心理健康和情感问题 由于远离父母,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,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,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。“留守儿童”自幼离开父母,缺乏亲情的关爱,往往易产生焦虑、烦躁、悲观、疑虑等一系列消极情绪;在性格方面,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、自卑孤僻。 三、爱心温暖童心,我们在行动 (一)缺失的母爱,师爱弥补 任教一年级住校生班的老师都是学校精挑细选的精英骨干,不仅业务能力要强,更得有充足的爱心,否则难以胜任。为了便于管理,学校要求把住校生统一编班。刚住校的孩子内心是孤独无助的,于是我们又人性化地将48个住校生平分在两个班级里,和走读生混合编班。每春开学季,衡量住校生班主任的工作是否合格的标准,就是看有几个住校生哭,哪个班的住校生最先不哭。这不成文的规定,却是最具挑战性和说服力的。 往年的经验告诉我们,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,初尝离别滋味的孩子们脆弱如琉璃,食不甘味,寝不能眠,清澈透明的眼窝中总是汪着一波泪花,莹莹欲滴,惹人心疼。一个若是忍不住抽咽起来,便如点燃了烟花的药引子,呜咽声哗啦啦连成一片,心震得酸疼。为了制造稳定局势,两个住校生班的班主任使出了浑身解数。我们准备了一沓贴花纸,琳琅满目的小礼品。教室里播放着孩子们喜爱观看的动画片,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,时不时地爆发出银铃般的笑声,表现好的孩子还将获得奖励。第一天的课程安排以游戏形式为主,寓教于乐。就餐时,老师们与孩子一同进餐。要求添饭菜的小手一举,我们来不及自己扒一口,急忙丢下碗筷,奔走打菜添汤。三节晚自习,第一节课带孩子们去学校浴室洗澡,老师们亲自动手,揉搓擦拭,为孩子们换上干净的衣服。第二节课学习,我们手把手地教孩子描写拼音字母,逐一检查握笔姿势,背诵十以内加减的分成。第三节课,举行“羊村歌唱会”,欢乐的歌声在教室中回荡。孩子们一蹦一跳地排着队回到宿舍就寝,可欢乐的气氛很快就冷却了下来,没有妈妈的哄抱,孩子们的孤单滋味再次翻涌如潮。六个住校生班的任课老师全部上阵,安慰、拍抚,直到传来轻微均匀的鼾声,我们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地,把孩子们托付给生活老师,我们拖着疲惫的步伐,抬头望望满天的星辰,微微颔首,似乎是告慰远在他乡的妈妈们:孩子们一切安好! 马兰昱,文静的小女孩。从坐进教室的那天起,她不哭也不闹,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讲,下课后独自坐在教室里看书,安静得感觉不到她的存在。生活老师告诉我,每天孩子们入睡后,总听到一丝丝轻微的抽泣声,可打开灯却又找不着是谁。我留了心,值班后在宿舍楼下等候,待万籁俱寂,尘埃落定时,轻手轻脚游入201女生寝室,此起彼伏的呼吸声云云传来,果然夹杂着一丝细微不易察觉的哭声。我也不开灯,贴着每个小朋友的脸细听,终于找到了来源。我默不作声,轻柔地有节奏地拍孩子的背,孩子先是一怔,绷紧了后背,在我匀速地拍抚下,逐渐舒缓下来,恢复了宁静。第二天,我和马兰昱的妈妈取得联系,请她送来一张全家福照片。晚上,我把相片悄悄塞进孩子手心,轻声告诉她:“想妈妈了,就把相片贴在心口,妈妈能感觉到的。”从此,宿舍内的抽泣声消失了。 王旷迪,调皮好动,浑身像上了发条,使不完的精力。课间游戏时,小旭超不时打一下或推一下身边的伙伴,到处讨人嫌,同学们的游戏都不带他。一不小心,他摔了个狗啃泥,血滴顺着膝盖头往下流。我赶紧把他扶到教室坐下,坚强的旭超嚷嚷着不要我扶:“季老师,没事的,一点点小伤。”望着故作坚强的小男子汉,我的眼眶湿润了,默默地取出我放在讲台柜里的急救箱,为他擦上药水,小家伙一声都没哼。 课余时间,老师既做学生的姐姐,又做学生的保姆,更扮演母亲的角色。教室里里永远备着儿童常用药品和急救箱;手机,成了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;学生有思想波动,老师充当心理辅导师,老师和学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 (二)晚辅导,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当走读生背着书包,排着整齐的队伍离开学校后,吵闹的教室恢复了宁静。住校生班的值班老师已经开始帮助住校生温习功课。一年级的孩子需要老师读题,我把练习册放在展台上,讲到一题,让孩子们用小手指到哪一题,每做完一题,要下去巡视一遍。哪怕一个括号的偏差,都会影响到每一个答案的对位。第二排的颜涛,做每道题都要全班停下来等候,就这样,还是跟不上大家的节奏。颜涛的爸爸妈妈都在苏州打工,周五来接他的是他的奶奶,见到老师无比客气,高高的个头总是要弯到100度问好,害我每次都不好意思,比她的腰弯得更深些回敬。奶奶的右边第三、四颗牙齿是黑洞,说起话来“嗖嗖”漏风。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句百次不变的话:“季老师,颜涛请您多费心了。”淳朴的奶奶大字不识一个,周末的学习任务是指望不上她老人家的,我只得在学校就提前帮颜涛把周末的学习任务也完成。可凭他的速度,当天的学习任务都难以完成。我把颜涛叫到跟前,单独辅导,写不好的笔画握着他的小手写,念不出的拼音,扒着他的嘴教口形。第三节课晚自习下,我把其他孩子送回宿舍,再返回教室陪伴被我留下的颜涛,直到他把作业都完成了,题目都弄懂了,拉着他的小手护送回宿舍。 清秀可人的顾诗雅患上脑炎,一个星期没来上学,落下了两课的小姑娘着急得哭了,她外婆把她送到学校时,用粗糙得像干枯的老树般的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不放,“老师,请你啊,帮她补补功课,在家闹死了要来上学。”多好的孩子啊!我忙不迭地应道:“好的,好的,外婆您放心啊!”晚辅导在展台前讲题目时,我安排顾诗雅站在我的身边,方便随时指点。孩子们看动画片时,我给她补习落下的功课。期末考试,顾诗雅语数英三门都考了满分!放寒假那天,外婆干裂着老皮的大手把我手都捏疼了。 (三)爱的回报,为师的最大幸福 许超,男,八岁,一年级。 三个星期了,我发现许超都没有讲过一句话,也没有正视过我一眼,仿佛窗外的风景才是他的最爱。平日他总是独来独往,即使打扫卫生,他也总离同学们远远的。 许超壮如小牛,皮肤晒得黝黑发亮。他剪着利落的小平头,短粗的发丝倔强地根根竖立,仿佛宣誓着他桀骜不驯的个性。大伙知道他不好惹,虽然不招人喜欢,但谁也不敢欺负他。 下课时,同学们像放飞的小鸟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室,他总是默不作声地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小方盒,反复摩挲,悄悄打开瞄一眼,又赶紧合上。有好奇的小伙伴想凑近一探究竟,与他凌厉的目光相遇,吓得躲至三尺远。如此几个回合,也就没人再与他亲近了。 我很想走近他,了解他,帮助他,但每一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。连双目对视的机会也不给我,更别提说话了。 春意融融,三晴两雨的天气,花草都卯足了劲地生长。花园里、草坪上、墙角边的杂草,更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疯狂的滋长,窜起半人高。我带领全班同学在卫生区除杂草。同学们干得特别起劲,许超一如既往地离群索居,游走在大家的视线之外。同学们有的三五成群,有的围绕在老师身旁,边说笑边拔草。许超一如既往地离群索居,游走于大家的视线之外,“老师,快来!”循声过去,孩子们正围着一株粗壮的灌木发愁,三五个力气大的男生都试过了,灌木纹丝不动。我自恃成人,撸起袖子,意欲大展身手一番,女生们一窝蜂拥过来,呐喊助威。我蹲下身子,用力一拽,灌木像黏在了地上,倔强地立着。正一筹莫展间,许超拨开拥挤的同学挤了进来,仍是一言不发,也不看我一眼。他从旁边折断一根小树枝,快速翻撬灌木根部的泥土。他扔开树枝,提起裤管,岔开双脚,一只手紧握灌木的根部,一只手抓实枝干,屁股往后一赖,蓄势待发。我赶紧抱住许超的腰,一同发力。“一、二、三、”灌木夹带着泥土被连根拔起!许超和我因用力过猛,一下子甩出老远。我怕许超摔伤,紧紧地把许超搂在怀里。同学们哄笑之后,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许超一咕噜爬起来。第一次正眼瞧了我一下,随即又低下头走开了。 母亲节到了。清晨,许超到校很早,低着头在办公室门口徘徊。我一到,许超立刻迎上来,春风满面地说:“季老师,我想送你件东西!”说着递过来一个小方盒,这小方盒正是他时常摩挲的那个神秘之物,但显然被精心擦拭过了。我怀着难以言语的复杂心情,轻轻打开盒盖,一条叠得四方展齐的红丝巾映入眼帘。“这不是你最珍爱的吗?”我不解地问。他红着脸跑开了。我与许超的奶奶通了电话,了解到红丝巾背后的故事。这条丝巾是前年春天爸爸买给妈妈的生日礼物,还没来得及送出,噩耗降临,一场车祸夺去了母亲的生命,爸爸伤心欲绝,把小方盒留给他,背上行囊外出打工,一年才回家次把。从此,这个小方盒一直陪伴着他,每天入睡前,小方盒挨着枕边,他摸着摸着,仿佛妈妈的手轻柔地抚摸着他,就这样夜夜伴着丝巾的清香入眠。 我挂上电话,泪水夺眶而出!我把红丝巾巧妙地打了个漂亮的玫瑰结扎在颈间,许超看到了,含着泪对我说:“季老师,你戴上它,和我妈妈一样美!” 面对一扇扇紧闭的心窗,面对一个个蜷缩的生命,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的心田播下花种,等待春天的到来,当阳光渗进去的时候,或许在你直起酸痛不已的腰杆的那一刹那,在你回眸的那一瞬间,泪水和笑意会和谐地交融,彼此之间的心弦会奏出山崩地裂的回响。 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爱,不含任何杂质的爱,而更重要的是,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,而是双向的互动!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当许超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作为礼物送给我,那一刻,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?什么叫享受教育,这就叫享受教育! (四)天灾无情,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2016年6月23日下午14点30分左右,我县陈洋镇遭遇强冰雹和龙卷风双重灾害。房屋受损严重,路边树木和电线杆倒塌,现场一片狼藉。此次灾害,共造成99人死亡,受伤846人。第一次天灾离我们这么近,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,内心哀痛不已。灾害第二天,学校立即发令,班主任统计各班是否有受灾家庭,即时上报。值得庆幸的是,当时正值上学期间,孩子们都安然无恙。统计结果仅有几户学生的祖父母家屋顶遭掀,学校组织教职工募捐,第一时间将捐款交到受捐组织手中。同时派出小分队,载上救灾物资,急赴受灾现场,挨家挨户分发救灾物品。 我们班恰巧有一位叫井梦琪的小朋友,外婆家住陈洋镇,我们亲临现场,目睹了风灾过后留下的伤痕,触目惊心。这是一座三层瓦房,顶楼房顶片瓦不留,碎砖破瓦散落一地,窗玻璃支离破碎,纷杂凌乱地穿插于地面和衣柜上。冬天新攒的十几包纯白棉花浸泡在泥水中,污秽难辨。好在家中老人去儿女家小住,幸运地与天灾擦肩而过。旁边的一户人家却没这么好运,由于是一间平房,被大风无情地摧毁得体无完肤。听周围邻居说,这户人家的主人前一分钟还在和她们告别说变天了,要赶回家收衣服,刚踏进门,屋顶便砸了下来,再也没能出来。我们忍住悲痛,有的帮老人收拾残局,整理现场,有的拉着老人,极尽劝慰之词。临走时,大家自发地掏出了兜里的钱,悉数交给老人。老人老泪纵横,颤抖地握着我们的手,久久不肯松开。周末孩子的父母忙着重建家园,我们几个任课老师轮流把孩子带回家,悉心照料,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。 (五)爱的延展,把思念化为动力 三八妇女节当天,我们邀请了所有住校生的妈妈们,参加了“幸福手牵手”亲子活动。活动在歌颂妈妈的歌声中有序进行。活动结束后,妈妈们流下了幸福的泪滴。 学校组织住校生开展了“两地书亲自情贺卡送父母”活动。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,给在外务工的父母亲手制作祝福贺卡,表达对父母的牵挂和祝福。虽然这些贺卡比不上市场里买来的精美,但这是孩子们亲手制作,充满了“爱和思念”的味道。活动中,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,有的剪纸、有的折叠、有的构图、有的绘画、有的涂色、有的粘贴,各显身手,互助合作,制作出一张张别出心裁的贺卡。“爸爸妈妈我爱你们!”“爸爸妈妈你们放心,我会好好读书,听爷爷奶奶的话。”“爸爸妈妈,你们今年早点回家过年”……简单的话语、美好的画面,透露出孩子们对父母的感恩和祝福。这次活动,让学生们接受了一次深刻而又实在的“孝敬父母”方面的思想教育,同时也帮助学生缓解了对远在他乡的父母的思念之情。 (六)读懂孩子,解开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曾说:“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,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。”所谓“会变小孩子”,我想,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——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,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,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,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。冰心说:“情在左,爱在右,走在生命的两旁,随时撒种,随时开花。” 黄昏,太阳把最后的光辉倾洒在绿茵茵的操场上,橙红的余晖中,喧腾的青草芳香包围了嗅觉,清爽的风中夹带着丝丝暖意。 我带着刚吃好晚饭的孩子们到操场散步,抬头望向天空,红彤彤的晚霞已经染红了大半片天空。初夏的校园枝繁叶茂。一阵微风吹过,跑道旁的香樟树,似校园里威武的卫士,鲜绿的叶子在夕阳下闪着光,展现出无穷的生机。蔡苏雯拉起我的手往围栏边跑去:“季老师,跟我来!”小朋友们都围在一棵歪脖子桃树前。清晰记得春浓时分,一树繁花,把我和孩子们艳羡的目光连同每一朵花瓣织成锦绣。而此时此刻,这棵树,以秋天的名义,向我们呈现出另一番盛世繁华的景象!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,情不自禁地张开了嘴,一树碧澄澄的青桃挂满枝头!圆滚滚的青桃匍匐在密密层层的枝桠间,仿佛随手一抓,便能捋下数十个。天色渐暗,我招呼孩子们:“馋嘴的娃们,桃子还没熟。去卫生间方便一下,赶紧到教室上自习!”我三步并作两步,提前进入教室批改作业。 自习的铃声响过,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写作业,“沙沙”的书写声似雨打芭蕉般悦耳。突然,悉悉索索的怪声隐约断续传来,我抬头扫视,发现钱乙鑫埋着头躲在课桌下。我凝视了半刻,他猛一抬头,撞上了我的目光,唰地一下红了脸。我沉下脸质问:“你不做作业在干什么?”旁边的徐鑫磊迫不及待地告诉我:“老师,他在吃桃子!”钱乙鑫立刻回嘴“你也有!”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。我把涉嫌肇事的几位男生叫到跟前细细询问。钱乙鑫低垂着头,轻轻地从嗓子眼里挤出蚊子一样细弱的声音来:“我不是摘的,我捡的地上的。”我又好气又好笑:“交出来!”他慢吞吞地摊开手掌,一只布满不规则牙印的青桃赫然映入眼帘。站在他左侧的颜涛不依不饶:“老师,他还有!”他气鼓鼓地瞪了颜涛一眼,极不情愿地把手塞进口袋,从小小的裤兜里竟然陆陆续续地掏出三四个小毛桃。站在我身边的几个也都藏了不少,转眼间摆满了一桌。方才只关注了桃的数量,却没细细瞧过。我捏起一只放在手心,青桃呈淡绿色,周身覆盖着细细的白毛。“好吃吗?”几个男孩争先恐后地说:“不甜,酸得牙渗水!”青桃尚未成熟,口感酸涩是必然的。我很好奇,“这么酸,为什么还吃?”刚刚还起劲互掐的几个人都默不作声了。半晌,钱乙鑫开了口:“我们乡下,家家都长桃……”我心头一颤,隐隐作痛。原来,这些表面坚强的孩子们想家了,这酸涩的桃有家的味道!然而,这青青的桃让我的心头泛起涩涩的酸楚,这道思念的伤一直都在,只是孩子们轻易不敢去触碰!我到办公室取了一个面盆来,把刚才收缴的毛桃全部装进盆里,用清水逐个搓洗,清理外皮的绒毛,直到每一个都能摩搓出清脆的“呱吱声”才算洗干净了。我和孩子们一人拿着一个青桃,喜滋滋地啃起来,尽管咬一口眼睛挤一下,可每张面孔都绽放出宝石般闪亮的光芒,相信孩子们和我一样,酸涩中品出了甜蜜的味道。 爱是教育的基石,对于长期生活在“孤独城堡”中,处于父母“关爱缺失”的留守儿童,爱是教育的前提,我们始终把爱放在中心位置。我们关爱“留守儿童”,在生活上,关心体贴;在学习上,耐心辅导;在交往中,热心鼓励。我们是留守儿童的“代理父母”,我们播下爱的种子,散播温暖阳光,用爱心温暖童心。爱,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独;爱,让心渐行渐近!孩子,乖,摸摸头,我们和你在一起,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。 【参考文献】 [1]李盛林,万燕霞.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[J].教育长,2009,(02). [2]袁汝平,赵廷英.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浅谈[J].教育论坛,2008,(20). [3]陈晓琴.浅谈“留守儿童”的心理问题[J].重庆科技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9,(06). [4]胡小爱.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因素分析[J].卫生职业教育,2008, (05):119~120. [5]黄爱玲.“留守孩”心理健康水平分析[J].中国心理健康卫生杂志,2004,(5):351—353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