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三芒草 于 2017-9-8 04:42 编辑
教学设计和课件(待续)
《陶校长的演讲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.大声朗读课文,学会生字新词。 2.理解课文内容,学会用“即使……也……”“、既要……也要……”造句。 3.明白为什么要做到“每天四问”,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。 4.通过学习课文,了解“演讲”的特点并尝试“演讲”。 5.通过范例导读,领悟相似的构段方式,迁移仿写“一问”。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 2、学会本课生字,理解生字词的意思。 3、明白为什么要做到“每天四问”,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。 4.学习演讲稿提出观点,正反论证的写法。 一、预习检测 1.听写生词,给加点字注音。 否则 锻炼 堡垒 道德 需要 激励 鞭策 承担 值勤 源泉 坚韧不拔 2.通过预习,知道陶校长是谁吗?指名交流并上台板书:陶行知。 3.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陶行知校长?指名简介。 (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,创办了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,并亲自担任校长。他提出了“生活即教育”“社会即学校”“教学做合一”三大主张,生活教育理论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。我们一年级学过的《双手和大脑》,就是他写的。) 相机出示陶行知名言,齐读。 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。 千教万教,教人求真;千学万学,学做真人。 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。 4.听过演讲吗?根据你的了解,演讲有什么特点呢?指名交流初步的了解。(不了解也没关系,学完课文你就明白了。) 2.指名填空:这篇演讲要求学生每天从 、 、 、 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进步。以此 和 自己不断进步。 相机板书:健康 学问 工作 道德 二、导学 (一)整体感知 过渡:同学们预习得非常认真,陶校长演讲的主要内容就是这——引说“每天四问”。 1. 浏览课文,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“每天四问”?(第2-5自然段) 2.学生交流,相机指名分段,概括段意。 第一段(第1自然段):开门见山提出演讲内容是“每天四问”。 第二段(第2-5自然段):让学生从“健康”、“学问”、“工作”、“道理”四个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。 第三段(第6自然段):希望同学们 “每天四问”,激励和鞭策自己进步。 3.这样的结构叫做——总分总。 (二)学习第2自然段(第一问) 1.默读第二自然段,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?圈画相关词句。 2.交流,相机板书:生命之本。 3.品味语句,体会关联词的作用。 (1)出示: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,有了……是空的。 (2)读读句子,关注带点词,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。 因为……有了……才有……,否则…… 小结:“本”在字典里的解释是草木的根,根是草木的本,草木没有了根,就会枯萎;同样健康是生命的本,没有了健康,生命也就岌岌可危甚至将不复存在。 4. 那么,我们如何拥有健康这个“生命之本”呢?(抓住两个“离不开”,导读) 5. 正式因为健康是如此的重要,所以陶爷爷才希望我们——从小树立“健康第一”的观点,筑起“科学的健康堡垒”。 “堡垒”是什么意思? (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)这里的“科学的健康堡垒” 又是什么意思呢?指名交流。(比喻健康的身体) 6.再读本段(引读)理清层次:先问什么?再问为什么这样问?最后提出怎么办。 (三)学习第3-5自然段(第二-四问) 1.我们刚才用了什么方法学习第一问呢?指名交流。 2.学法总结:先默读课文,圈画出陶校长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。然后再思考:怎样解决这个问题。对于文中不理解的词,我们可以先通过查字典弄明白词的本义,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的意思。 3. 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和同桌一起学习其他“三问”,并完成表格吗? 出示: 问什么 | 为什么问 | 怎么做 | 健康 | 生命之本 | 持久的锻炼 + 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 | 学问 | (前进动力的源泉) | (专心致志、坚韧不拔) | 工作 | (影响今天和未来) | (认真负责做好每一件事) | 道德 | (做人的根本) | (讲究“公德 + 私德”) |
4.指名交流,出示。 相机点拨理解:(1)公德——公共道德,观念 (2)私德——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,个人的品德修养 (3)人格长城——健全的个人人格 (4)真人——真诚、不虚伪的人 相机板书:影响今天和未来 前进活力的源泉 做人的根本。 5.小组分读2-5自然段,点评。 6. 陶校长为什么作这次演讲?(关心、爱护学生)有感情齐读第6自然段。 【设计意图】学生通过学习理清这篇演讲稿的条理,并知道每天四问的内容,每天四问的原因以及四问的提出其中所包含的逻辑顺序,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,让学生懂得怎样做一个“真人”,从而体会到陶校长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。 三、延伸阅读 1.陶校长演讲时条理清晰,我们回顾“第一问”, 他是如何把“健康是生命之本”这一观点说清楚的呢? 2.出示: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,有了健康的身体,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,实现崇高的理想。否则,一切都将是空的。 “否则”,是什么意思呢?(如果不这样的话),也就是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了“健康是生命”之本。 3. 关联词用处很大,它能帮助我们把道理说清楚,说透彻,所以我们要尝试用好它们。我们为了说清某一观点时,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说,这样会更加全面,有说服力。 4.出示例段: 同学们,你们在学校求学,可不能光想要得到老师和书本传给你们的现成知识,必须要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。这样,你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毫无止境地探求知识,就能超过老师,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更比一代强。否则,一批批的学生都比老师差,我们的国家就会一代不如一代。(《陶行知“点石成金”》) (1)作者想说清的观点是什么? (2)作者是怎样从正反两反面来说明的?(先说观点,再从正面说明,又用了关联词“否则”,说明了反面结果) 【设计意图】通过相同写作方法的片段,增加学生对如何提出观点并通过具体的内容讲道理阐述清楚,使观点成立的写作方式的理解,便于学生学会迁移。 四、课堂小练笔 1.你能仿照这种方法来说清对某一观点的看法吗?出示参考话题:(1)水是生命之源;(2)我们离不开和别人的合作。 2.学生交流,点评。 【设计意图】通过练笔,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,学会先摆观点,在正反论证说明观点的方式。 五、课堂后侧 1、造句 (1)……即使……也 (2)……既要……也要 2、陶校长和同学们谈了四个问题,为什么要谈这些问题?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. 复述课文,借助文本,了解“演讲”,尝试“演讲”。 2. 了解演讲的特点,体会陶校长对学生的关心爱护。 3.进一步掌握演讲稿的一般写作方式,并能仿照文章主体部分的构段方式写清一个观点。 一、复习检测 1.上节课我们学习了《2.陶校长的演讲》,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。 完成补充习题第二题。指名交流,校对,订正。 2.出示填空,指名口答: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( ),筑起( ),学习上认准( ),刻苦钻研;工作上要培养( ),认真负责地做好( ),要学做( )。这样就可以( )。他的演讲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( )。 二、导学 1.我们知道,这是一篇演讲稿。请再次读课文,用你的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,看看你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关于演讲稿的知识。 2.指名交流: (1)陶校长的演讲层次分明:先讲问什么,再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问,接着谈了应该怎么做。(演讲要有个中心话题,围绕中心准备好从几个方面展开讲述,有条理地把论点说清楚。) (2)语言通俗易懂,多用口头语。(演讲具有真实性,要贴近生活,讲真话) (3)陶校长出于对学生的关爱写了这篇演讲稿。(演讲有鼓动性,富有感情,有感召力) (4)开头有称呼。(这就说明了演讲对象,演讲具有礼仪性) 3.同学们发现了很多关于演讲稿的知识,但演讲稿写得好演讲才算成功了一半,关键还要讲得好,下面就请大家代替陶校长给我们演讲。 4.第一段最简单,谁来试试?指名试演讲第一段,点评。 5.根据学生发言小结:演讲是在公共场所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,所以眼睛要看着演讲对象,声音要响亮,口齿要清晰,并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语气、语调、重音等,还可加上适当的手势,尽可能地感染听众,让听众受到启发。 6.你们知道得真多。那就请从“四问”选“一问”,先练习练习吧。学生自己练习演讲。 7.指名演讲,师生共同点评,评选小小演讲家。 【设计意图】通过学习活动了解演讲以及演讲稿的基本特点,并能初步学会当众简单的演讲,并通过练习达到能复述课文的目标。 三、延伸阅读 1.陶行知先生从健康、学问、工作、道德四个大的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演讲,要求我们做到每天四问,以次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。还记得他是如何讲明观点的吗?(“四问”结构都是问什么——为什么问——怎么办) 2. 层次一样,条理清晰,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,就是——言之有序。事实上,这样相似的构段方式使演讲更加通俗易懂,能使听的人更好地把握演讲者的主要意思。 3.有位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,仿照着陶校长的“每天四问”写了下去,我们来读一读。 出示:第五问,自己的眼睛有没有保护好?有,哪些做法进步了?为什么要这样问呢?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如果没有眼睛,你就不能看清世界上的好恶美丑了。你看到的世界也只是黑乎乎的一片。所以,我们要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,读书写作业的时候要有正确的姿势,这样,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眼睛。 (1)自己读。 (2)这位同学问什么?为什么问?应该怎么办? 【设计意图】通过同学的小范文拉近演讲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,使学生树立写好演讲稿的信心,并掌握相似的构段方式,使演讲稿写得更加通俗易懂,能使听的人更好地把握演讲者的主要意思。 四、小练笔 1.其实,我们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都不同,存在的问题也不同,我们还可以问些什么? 2.每位同学向自己提一个问题,仿照陶校长演讲的层次有条理地写一写。(比如:读书有没有进步,写字有没有进步,课堂发言有没有进步,文明守纪做得怎么样等) 3.指名交流自己补充的“一问”,师生评议。 4.这堂课我们不仅从这篇演讲稿中进一步明白了健康、学问、工作、品德的重要,受到了感染,得到了启发;还知道了什么是“演讲”,也初步学会了演讲,并非常了不起地续写了演讲稿。这都得感谢——齐读课题“陶校长的演讲”。 5.我们记住了“每天四问”,并且也“每天四问”,那就能进步了吗?要想真的有进步,必须怎么办? (关键要去行动,这也是陶校长一贯倡导的重要观点:“知行合一”。) 【设计意图】学以致用,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现场实践,提高写作能力,这是语文教学的又一大功能。 五、课后检测 板书 每天四问 健康 问什么——为什么问——怎么做 陶校长的演讲 学问 工作 道德 总结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