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学课文
六、不屈不挠(一)
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,海伦凯勒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她身上那种顽强的精神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。你能试着用一个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对她的评价吗?(不屈不挠)
今天我们继续从课文的细处着手,仔细体悟她身上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。
1、你从文章哪儿读出了一个不屈不挠的海伦?(板书:不屈不挠)
2、学生自由交谈:“她不分昼夜……摸出了血”
3、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书写盲文吗?
学生介绍:盲人的书写也比我们困难多了。需要用食指的指节用力叩击盲文笔,在厚厚的纸上扎下一个个突起的盲文点。长时间书写,手腕、手指都会酸痛,甚至变形。
4、了解了这个知识,再读这段话,“她不分昼夜……摸出了血”你又想说什么?
想象着海伦摸读盲文时的艰辛,带着你深深的感动之情读读这段话。
5、我们正常人学会“阅读”“书写”“算术”,也许并不是什么难事。但海伦却要“不分昼夜”、“拼命摸读”“不停书写”甚至“摸出了血”才能做到。尽管如此她还是……她还是……从这儿你又想到了什么?同桌讨论讨论。
交流(她对知识无比渴望,这种努力是我们正常人的几十倍、几百倍、几千倍!迫切希望了解这个世界,知识已经深深吸引了她。)
6、海伦在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:我用整个身心来感受世界万物,一刻也闲不住。我的生命充满了活力,就象那些朝生夕死的小昆虫,把一生挤到一天之内。
7、请同学们再读这段,看看怎么读才能读出海伦对知识的渴望,表达出她想把一生挤到一天过的那种心情。指名学生朗读
8、这段话只有3句,寥寥几笔就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坚强的、对知识有着强烈渴望的海伦形象。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这凝练的语言给背下来!
二、不屈不挠(二)
(1)还从哪些语句中读出她的不屈不挠精神的?(出示第6段)
(2)抓住这段话中这样一些关键词,我们都能初步读出她的不屈不挠,但这种阅读还是浅层次的,还不能走进海伦的世界。请注意下面我们是如何学习这段话的。
首先请同学们想想:海伦是象我们小时侯那样学习说话吗?(不是)她能象我们这样学习说话吗?(不能)联系上文想想她是怎样学习说话的?
这种靠触觉练习说话的方式,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,所以海伦这样说(教师引读:为使我的伙伴—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-我都要-------我都要……我都要……读-----)可见一开始的海伦几乎没有说话能力。
再联系下文看看(出示7自然段)后来“她说话的能力竟然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”当她大声喊道:“爸爸,妈妈,我回来了”刹那间,爸爸和妈妈紧紧抱住了海伦,留下了兴奋的泪水。
抓住关键词句,把前后文联系起来想,你有没有想到什么?
(3)总结:同学们,抓住关键词句,上挂下联、瞻前顾后地去阅读思考,会让我们对课文有更为准确、深入的理解。以后学习中我们可以经常运用这种阅读方法。
(4)让我们体会着海伦说话的艰辛,想象着她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,一起来读这段话。“为使我的……练习”
这一句读得不够好。听老师读,特别要注意逗号、省略号。学生齐读最后一句。
(5)请同学们根据6、7自然段的内容,展开丰富的想象。你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情景、哪些画面?请你试着用完整连贯的话描述你仿佛看到的情景。
三、喜悦
1、导入:同学们,海伦的学习过程是艰苦的,甚至是痛苦的。但同时她从学习过程中、得到的知识中,又获得了无穷无尽的喜悦、快乐和幸福。
2、自由读读这段话,看看你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?学生质疑。
3、现在谁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海伦的喜悦从何而来?
4、师:上帝蒙蔽了海伦的眼睛,却用知识在海伦的心里打开了另一扇窗。体会着海伦前所未有的喜悦一起读读这段话。
5、读课文第5自然段,边听边体会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海伦?
四、朗读第二段,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、拼单词的?海伦又是怎样拼命学习的?
过渡:海伦是怎样学说话的?
五、学习课文第三段
1、指名朗读,思考:萨勒老师怎么教海伦说话的?海伦是怎样练习的?
理解:“萨勒让海伦摸清……怎样发音。”这是靠什么来学习说话。
“我夜以继日的努力,反复高声朗读……”“夜以继日”是什么意思?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?(海伦学说话的艰辛以及她拼命学习的精神。)
你能通过朗读把海伦的精神读出来吗?
2、海伦努力的结果是什么?自读理解。读、说、朗读体会。
“她说话的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。”应如何读这句话?(读出惊喜、终于成功了的语气)
“海伦回到家里,大声喊道:爸爸妈妈,我回来了!刹那间,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海伦,流下了兴奋的眼泪。”
有感情朗读,说体会。
六、学习第四段
齐读,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流在人们心中。(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、为他人服务的精神)
【设计意图】出示课文中的这段话,集中表现了海伦?凯勒的“不屈不挠”,语句凝炼概括,如何体会其中的蕴含,需要教师创设情境。这里教师用优美的音乐渲染,用真切的语言铺垫,营造了适合学生想象与说写的最佳氛围。激发想象,填补文章空白之美。既让学生再一次走进海伦?凯勒的生活,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,又让学生培养了自己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。引导学生从“拼命”、“不停”、“如饥似渴”、“摸出血”等词体会到她花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,作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努力。……在此基础上,反复诵读,在诵读中,让学生受感动,最终让感动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。]